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金融知识 政务公开 公告信息 办事指南 热点专题
高级搜索
 | 我的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 > 工作动态

广西:田间地头下起金融“及时雨”

字号 文章来源: 2025-05-20 16:57:0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全力做好抗旱救灾相关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指导辖内各分支机构及银行机构快速响应、积极作为,及时掌握抗旱救灾融资需求,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强化信贷支持力度,优化延期还本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滋润农田,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有力保障。截至3月末,广西涉农贷款余额12215.19亿元,较年初新增377.27亿元。

畅通绿色通道,加速降“甘霖”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主动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络,组织受灾地区国库部门第一时间开通抗旱资金划拨“绿色通道”,做到抗旱救灾业务“即来、即审、即办”,确保抗旱救灾资金“零在途”。抗旱资金高效直达一线,有力保障受灾地区抗旱物资采购、水利灌溉设施项目维护、群众生产生活的资金支出。河池国库部门拨付抗旱资金95万元,解决大化瑶族自治县78个村屯3.4万群众的饮水问题;拨付抗旱资金308万元,确保宜州、南丹地区桑蚕业和蔗糖业等农林经济种植业的正常生产。截至目前,全区国库部门已累计拨付抗旱救灾资金525笔,金额共计2.08亿元,为抗旱资金直达一线提供有力保障。

信贷服务也加足马力实现快速审批。广西浦北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户受灾情况和资金需求,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扶持。同时,该行简化贷款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放款,确保农户在最短时间内拿到资金投入抗旱。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的种粮大户余先生,种植有超六十亩大红柑,干旱导致作物缺水严重。广西浦北农村商业银行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为其办理一笔30万元的抗旱贷款,及时购置大功率抽水机及水池,从附近水源抽水灌溉,解其燃眉之急。自2025年3月10日以来,该行已累计发放抗旱种植业信贷资金6326万元,帮助农户铺设灌溉管网以及购置抗旱保粮所需的农资。

加大信贷支持,为农田“解渴”

广西百色的一处甘蔗地里,农户李先生看着因持续严重干旱而生长受阻的甘蔗苗,满面愁容。靖西农商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李先生的困难后,为其发放抗旱资金贷款50万元,用于购买抽水机、补充抗旱物料等,并执行最低经营贷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抗旱救灾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将央行低成本资金红利传导至受灾地区企业和农户,助推减灾恢复生产领域融资成本下降。2025年以来,广西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累计支持涉农领域99.53亿元。

针对性创新信贷产品,强化受灾地区农业生产信贷供给和支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印发《2025年信贷政策管理工作安排》,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供应春耕备耕物资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等,创新推广“富农贷”“兴农e贷”“助力贷”等农业特色信贷产品,打造“龙头企业+经销商+种植大户+金融”业务模式,更好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

北海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易农经营贷”“大棚贷”等涉农贷款产品,针对农户资金需求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等特点,通过利率优惠、限时办结等措施,做到了涉农贷款优先发放、贷款流程加速审批。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易农经营贷”“大棚贷”共6.75亿元,切实为抗旱保粮加足马力,做到了粮食信贷资金需求“早计划”、支农资金“早安排”、涉农贷款“早发放”。

强化服务质效,解忧润“心田”

因连续6个月无有效降雨,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加善村遭遇几十年未见的极端旱情,全村大部分蓄水池存水用尽,人畜饮水困难。此时,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捐建的用水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2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多次向加善村捐款共计215万元,用于改善该村的用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2024年建设的拉江饮水工程和琴堂蓄水池,从根本上解决了拉江、琴堂片区12个屯150多户600余人的用水困难。

在柳州,农户吕先生于2023年2月向柳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贷款用于水产养殖,后因干旱,导致池塘水位下降,养殖密度无法维持,收入达不到预期。今年一季度,该笔贷款即将到期,柳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在了解其难处后,为其办理一年期续贷,缓解了还款压力,让其有一定的资金用于生产周转。

中国人民银行柳州市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全面摸排梳理农业等易受疫情、旱情双重影响的经营主体清单,对贷款到期机构提前对接联系,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在摸排走访过程中,柳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现受旱情影响,部分村民出现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情况,遂即制定涉农贷款转续贷计划,2025年一季度该联社累计为343户客户办理转续贷,金额达2.95亿元,为村民、涉农企业抗旱争取时间,减轻经济压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